“奥运会开在了自己家门口,这次认知冬奥、见证历史的时机绝对不能错过。”
此次,北京市师达中学学生、生活好课堂志愿者齐天成带来原创作品《冬奥是个大看台》。
《冬奥是个大看台》
朗诵:齐天成
冬 奥 是个大 看 台
齐天成
冬奥是个大看台,今年搭到了我们家门口,更让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座双奥城市。对于北京2008年承办的第一届奥运会,由于十四年前我还小,对盛况印象不深。对于以往的冬奥会,因为我们不是冰雪王国,也未曾令我关注。而本届冬奥开到了家门口,我是绝对不能错过这次认知冬奥、见证历史的时机。
冬奥是个大看台,整个赛事精彩纷呈。从拉开冬奥序幕的开幕式,就为世人展示出中国科技办奥的国富民强。尤其是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之下,安全办奥更是本届冬奥会的难上之难、重中之重。再链接到去年东京奥运会,无论文化底蕴、科技创新、国力展示、赛事保障等哪个方面去看,都是无与伦比的。
冬奥是个大看台,“参与比取胜更重要”,无关种族、肤色、性别、国籍、年龄、语言……,这充分体现着“现代奥林匹克之父”顾拜旦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,因此,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原则。我国与欧美一些国家相比,在天时、地利、人和方面并不占优的先天劣势下,举全国之力,齐心办冬奥。并抓住冬奥契机,恶补短板,不仅填补了我国冬季赛项和设施的空白,更推波助澜地将我国冰雪产业驶入快行道,跻身国际冰雪运动强国之列。本届冬奥会我国派出176名运动员出征,其中,70%运动员为首次参加冬奥会,平均年龄25岁。对于国际冰雪运动领先国家而言,无论是年龄,还是资历,都是一支年轻的队伍。就拿在本届冬奥会上“一鸣惊人”的苏翊鸣来说,他在2月15日的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项目中夺冠时才17岁,三天后刚好是他18岁生日,他以优异的成绩作为自己的成人礼,小小年纪,不畏磨砺与风险,为国争光,我们都引以为荣。据说,他原本不是专业运动员,是在申奥成功的鼓舞下,才毅然决然开始了自己的专业训练。记得,在我国申奥成功,确定北京携手张家口联手办冬奥后的2018年,父母专门带我去了张家口云顶滑雪场,也就是今天的冬奥赛场,我们全家人也走上了雪道,体验了冰雪的快乐。我国办奥的成功之处,不仅在于圆满完成冬奥会的体育盛事,更兑现了“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”的申奥承诺,用不争的事实,向世人证明了中国人的执行力、创造力和影响力,诠释了全民参与的体育精神。
冬奥是个大看台,以此为窗口,让我了解了陌生的冬奥项目,也增长了赛事知识。比如,我第一次观看到钢架雪车比赛,他们以有限的视角去控制重力加速度的高速滑行,百分之一秒之差决胜负,简直就是在上演速度与激情,令我唏嘘不已。再有冰壶比赛中,不仅是技术的角逐,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,选手们的精准拿捏,令我钦佩。最令我瞩目的还是短道速滑比赛,由于速度快、突发情况多,常常结局反转,实在是步步惊心,眼睛都不敢眨一下,尤其是某些国家运动员不择手段犯规,更让我替选手们捏把汗。就拿1000米短道速滑比赛来说,每个选手都有各自优势,总共九圈的赛程中,尽显速度与战术的较量。起跑要看爆发力,先下手为强,率先领滑可以抢占先机;中途也要保持体力、蓄势待发;最后发力冲刺更要找准时机,早了担心强弩之末坚持不到最后,晚了又恐怕回天无力。这让我联想到冲刺高考,一方面,功夫用在平时,凭借个人实力取得好成绩是关键;另一方面,张驰有度,在每个阶段都调整、保持好状态,对于取得最终的胜利,也是至关重要的。
北京冬奥会已经圆满落幕,但数不胜数的精彩瞬间,却时时萦绕在我的脑际。我在家门口看冬奥,全世界通过冬奥窗口看中国。我为我的国家能为世人奉献这样一届成功的冬奥会感到无比骄傲,更为各国人民相聚五环旗下,超越分歧,团结合作,一起向未来而欢欣鼓舞!